9
一、专业简介
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隶属于中原科技学院信息工程学院,是工科学科门类下的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。
专业依托结构合理、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开展教学,现有专任教师团队中,教授、副教授等骨干教师占比可观,为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坚实保障。
作为融合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核心学科,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聚焦电子器件、电子系统、通信技术、信号处理、微电子技术等领域的研究,覆盖从电子元器件研发到完整电子系统的设计、制造与应用全链条,形成了系统且实用的知识体系。其应用场景广泛渗透于现代科技各领域,涵盖通信、计算机、电子设备、医疗器械、汽车、航空航天等多个行业,在推动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在人才培养方面,专业以培育 “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” 为目标,致力于让学生具备卓越的科学素养与职业道德,掌握扎实且广泛的电子技术、信息技术知识,通过丰富的课程实践积累实操技能,形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,最终能够胜任电子设备设计、通信系统开发、嵌入式系统设计等相关工作,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。
二、培养目标
本专业以培育电子信息工程领域 “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” 为核心目标,致力于通过系统培养,助力学生养成卓越的科学素养与严谨的职业道德,具备符合现代工程领域要求的职业操守与科学思维;引导学生掌握扎实且广泛的电子技术、信息技术知识,构建涵盖电子器件、通信技术、信号处理、微电子技术等领域的完整知识体系;同时依托丰富的课程实践教学,强化学生实际操作技能,培养其独立解决电子信息领域实际工程问题、灵活应对技术研发与应用挑战的能力,最终确保学生毕业后可胜任电子设备设计、通信系统开发、嵌入式系统设计等岗位工作,具备在行业内持续学习、适应技术迭代的潜力,实现高质量职业发展。
三、毕业要求
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立足于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领域,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、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。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,研究从电子器件、电路到整个电子系统的设计和应用,重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。毕业生要求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:
毕业要求1(工程知识):具有数学、自然科学、工程基础和电子信息专业知识,并能用于解决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。
毕业要求2(问题分析):能够应用数学、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,并通过资料分析电子信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,以得出有效结论。
毕业要求3(设计/开发解决方案):能够针对复杂电子信息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,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电子信息系统、单元(部件)或工艺流程,并设计环节中能够综合考虑社会、健康、安全、法律、文化以及环境因素,并能体现创新意识。
毕业要求4(研究):能够基于科学原理,运用科学方法深入探究电子信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,包括精心设计实验、精准分析与解读数据,并整合信息得出科学且有效的结论。
毕业要求5(使用现代工具):解决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过程中,能开发、选择和使用恰当的技术、资源、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,包括应用现代工具进行问题的预测和模拟,并能够理解其在工程应用中的局限性。
毕业要求6(工程与社会):在解决复杂问题时,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全面评估解决方案对社会、健康、安全、法律和文化的影响,并明确承担相应的责任。
毕业要求7(环境和可持续发展):能够深入理解和客观评价综合性电子信息工程实践对环境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影响,从而确保工程实践的环保性和社会贡献性。
毕业要求8(职业规范):具有良好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素养、较强的社会责任感,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身心健康,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,履行责任。
毕业要求9(个人和团队):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、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。
毕业要求 10(表达与沟通):针对复杂电子信息工程问题,能够与同行及社会公众以报告、文稿、口述等方式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,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,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。
毕业要求 11(项目管理):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,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。
毕业要求 12(终身学习):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,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。
四、核心课程
1.学科基础类
高等数学、大学物理、电路原理、数字电子技术、模拟电子技术、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,构建电子信息领域的理论根基,为后续核心技术学习提供数学分析、物理建模及电路设计的基础能力 。
信号与系统、通信原理、数字信号处理、数字图像处理等,系统讲解电子信息领域核心技术,帮助学生掌握信号分析与处理、通信系统设计、图像采集与处理等关键技能,筑牢专业硬实力。
电磁场与电磁波、通信电路、DSP 原理及应用、传输网络等,拓展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边界,其中通信电路实现通信技术的硬件落地,DSP 原理及应用强化信号处理的实践能力,整体培养学生在无线通信、智能设备研发、电子系统集成等领域的综合应用能力。
电子装配实训、电子技术课程设计、通信电路课程设计、毕业设计等,强化理论与实践的衔接,提升学生电子设备制作、系统开发调试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,促进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应用。